「細菌性腸胃炎」,一定要知道的5大預防要點!/文:黃瀚霆醫師

「細菌性腸胃炎」,一定要知道的5大預防要點!/文:黃瀚霆醫師

(關鍵字:腸胃炎、腹瀉、嘔吐、腹痛、細菌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文:黃瀚霆醫師

 

目錄:

1細菌性腸胃炎致病原 

2、傳染方式 

3、臨床症狀(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

4、治療方法

5、預防方法

 

腸胃炎對每個人而言,是個一定都遭遇過,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機會發生的疾病,雖然很常見,但不代表好處理,不管是嘔吐、腹瀉、腹痛等等,這些症狀都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會導致腸胃炎的病原非常多元,可以是病毒、細菌、或是寄生蟲,不同的病原在症狀與治療上都有些不同,今天主要是來談談細菌所造成的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致病原

常引起細菌性腸胃炎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及霍亂弧菌等。其它傳播力較強且症狀較嚴重,但在臺灣已較少見的桿菌性痢疾、霍亂、傷寒、副傷寒與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等疾病已列為法定傳染病。而像是沙門氏桿菌、霍亂等,好發於夏日,尤其像是台灣夏天潮濕又悶熱,更有利於細菌在食物中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傳染方式

通常是透過受病菌污染的手,或吃到受污染的食物、飲品而感染,也可經由空氣中的飛沫傳播。人與人之間糞口傳染途徑也很重要,特別是在照護腹瀉病人時,如嬰兒或糞便失禁的成人,容易造成傳染。

 

臨床症狀(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

  • 腹瀉
  • 噁心
  • 嘔吐
  • 腹痛
  • 發燒
  • 頭痛
  • 虛弱
  • 血便
  • 膿便

患者的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之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7至10天。

 

細菌性腸胃炎/文:黃瀚霆醫師

 

治療方式

多數的細菌性腸胃炎會在三天內逐漸自行改善,所以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尤其是不要隨意自行購買止瀉藥使用,有些類型的止瀉藥會減緩細菌及毒素的排出,使得病程更延長。若真的嚴重影響到生活與工作等,應尋求醫師的協助與評估,給予適當的藥物緩解症狀。最主要還是自我的飲食調整

  • 可視情況禁止飲食幾小時,若有飢餓感依然是可以進食,先嘗試喝水,若喝水後沒有嘔吐,接著再開始嘗試溫和的食物,以少量多餐為原則,減少腸胃的負擔。
  • 清淡、低渣飲食,少油、少糖、少量即可,不必侷限在只吃白粥、饅頭、白吐司等。
  • 避免油炸、辛辣、高纖、高糖分、乳製品、含咖啡因或酒精等食物,若是以母奶或配方奶佔大量熱量來源的嬰幼兒,仍然可以繼續喝奶,改成少量多餐即可,或是可考慮改喝水解配方的奶粉。
  • 注意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許多人習慣以市售運動飲料為補充來源,但其實這些運動飲料雖含有部分電解質,但多數還是含有過多糖分,可能反而會促進腹瀉,建議至少以1:1比例加水稀釋,或者可以向藥局購買口服點滴或電解質補充液。

 

細菌性腸胃炎/文:黃瀚霆醫師

 

預防方法

(一)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

  1. 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把手洗乾淨,如果手上有傷口要先包紮起來。
  2.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要乾淨。
  3. 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污染。
  4. 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溫度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避免在室溫下放置太久,盡早放入冰箱。

(二)一般防治措施

  1. 烹調食物前、餐前或便後應確實洗手,小心處理食物。
  2. 食物應以保鮮膜包裹存放冰箱,再次食用前應加熱煮熟。
  3. 沙拉及冷盤之保存應特別謹慎。
  4. 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乾淨的食物,都應該丟棄,不應再食用。
  5. 牛奶和奶製品應滅菌後再食用。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家禽肉類、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
  6. 水塔應經常清洗及消毒,旅行或野營時,用水應煮沸消毒。
  7. 確實撲滅並阻隔蒼蠅等病媒,垃圾桶應加蓋並定時清除。
  8. 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預約免費諮詢

 

(關鍵字:腸胃炎、腹瀉、嘔吐、腹痛、細菌性腸胃炎)

 

YouTueb潮代診所IG潮代診所林黑潮醫師-潮代診所黑減重術潮代診所預約免費諮詢想減肥Blog

來留言吧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