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路上,很多人會討論基礎代謝率,都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不佳才會引起肥胖,
其實基礎代謝率是有嚴格的定義的,是指一個人在飯後12小時以上、20度的環境,以及安靜仰臥狀態下,細胞消耗能量的最低水平。
基礎代謝率當然每個人都可能不一樣,從以上的定義來看,不難發現,
其實身體能量的消耗會跟幾件事有關,第一是進食狀況,第二是溫度,第三是活動狀況。
那就讓我們來談談幾個常見的迷思吧!
肥胖的人代謝較慢?
很多人都誤以為體重越重代表基礎代謝率越差,
其實同一個人若是在80公斤時的基礎代謝率,應該會高於這個人在60公斤時的基礎代謝率,
舉個例子來說就可以很容易明白,一台卡車的耗油狀況一定比一台小轎車來得高,
人體也是一樣的道理,當體重較重時,要維持這樣的體重的活動消耗,當然是會比較高的。
夏天代謝較快?
很多人也誤以為代謝就是跟流汗有關,因此會以為夏天流汗較多代謝較快,
其實外在溫度越高反而代謝會變慢,外在溫度越低才是會提高基礎代謝率,
因為人體需要維持一定的體溫,一般正常體溫大約是在36到37度左右,
而外在氣溫若是越低,人體為了要維持正常體溫,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因此其實在冬天的狀況才是代謝較快的時機呦。
飲食次數也影響代謝
若是長期饑餓或是過度飢餓,其實會造成身體誤以為獲取能量有困難,
會啟動保護機制,避免身體過度浪費能量,因此在長期饑餓的狀態將會降低基礎代謝率,
而且進食後身體要消化食物時也是會消耗能量的,所以規律的三餐飲食才是比較符合健康也能維持基礎代謝率不要下降的好方法。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按讚及分享給朋友哦!
➤ 了解基礎代謝率,創造能量負平衡為減肥的不二法門/文:陳韋螢醫師
➤ 提升基礎代謝率有效八招/文:林黑潮醫師
➤ 過度節食,降基礎代謝率,難瘦/文:許錦銓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