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鐵性貧血是國人常見的貧血種類,因缺乏鐵質,造成血紅素的合成發生問題,使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特徵是紅血球體積較小,顏色較淡。
國人缺鐵以無貧血症狀之潛伏性缺鐵為主。鐵營養不良的問題以女性較為嚴重;男性以成長中的青少年和65 歲以上老年人缺鐵率較高;女性則四歲以上各年齡層均有缺鐵問題,13 歲以上缺鐵率達 9%以上。
- 症狀常因貧血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當鐵質缺乏而尚未形成貧血時,通常不會有臨床上之異常。
- 若是缺鐵情形持續惡化,影響紅血球製造而導致血氧供應不足、細胞能量供應障礙,會產生疲倦、虛弱、眩暈、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臉色蒼白等現象,並且體力,運動耐力及免疫力均會下降。
延伸閱讀:眩暈/文:黃瀚霆醫師
- 血液流失:如消化性潰瘍、女性經血過多、痔瘡、寄生蟲或惡性腫瘤等。
- 鐵攝取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如食物中含鐵質不足、長期腹瀉或小腸疾病等。
- 鐵的需要量增加:如嬰兒期、青春期、懷孕及哺乳期,因血液量增加導致鐵需要量增加,若補充不足則易導致貧血。
延伸閱讀:貧血之常見原因/文:王世杰醫師
- 長期素食、飲食失調(偏食、過度減重和不吃肉類)者: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鐵質的攝取及吸收才會足夠。
- 動物性食物的鐵質吸收率較植物性來源好,若長期缺乏動物性食物攝取,而植物性食物攝取量又不足時,較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建議素食者採取蛋奶素,較不會發生貧血。
- 青春期:青春期身體正值生長迅速階段 ,身體需要更多鐵來造血,若飲食中的鐵攝取量不足造血所需,就會產生缺鐵性貧血。
- 懷孕及哺乳期:因懷孕期間母體血量增加,及供應胎兒所需,必須增加鐵質攝取量。若鐵質攝取不足造成缺鐵性貧血,發生早產機率較高。
- 速食主義者:速食為了保鮮,加工過程中常加入不為人體吸收的「聚合磷酸鹽」,此化合物容易與鐵結合,影響吸收利用,長久下來也會形成貧血。
- 嗜茶及咖啡者:茶及咖啡中的單寧(tanin)會與鐵形成不溶性的複合物,長期過量飲用者容易使鐵的吸收率減少 。
延伸閱讀:月經疼痛/文:黃瀚霆醫師
- 藥物治療:遵照醫囑服用 鐵劑,鐵在空腹狀態下的吸收率最好。
一般口服鐵劑以二價鐵為主,雖較易吸收但較會刺激胃部;三價鐵對胃刺激較少但卻有吸收不易的問題,因此若無特殊情形,一般建議仍以口服二價鐵為主要的補充治療方式。 - 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動物性來源的吸收率優於植物性來源。動物性來源:肝臟、蛋黃、瘦紅肉(牛肉、豬肉)等。植物性來源:葡萄(乾)、黑棗、綠葉蔬菜及強化鐵質的穀類或麵包等。
- 增加維生素 C 的食物: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有助鐵質被人體吸收,最好能於餐後同時補充。
- 減少影響鐵質吸收的食物:酒精、制酸劑的胃藥、茶(含有單寧酸)、濃咖啡、過多的纖維素、人工甘味劑及高鈣食物,容易與鐵質結合,減少鐵質吸收,最好避免與富含鐵質的食物同時攝取。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沒流汗表示代謝差嗎?/文:陳韋螢醫師 | |
➤黃昏症候群/文:洪啟偉醫師 | |
➤皮膚卡油垢斑點其實就是老人斑/文:洪啟偉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