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疤痕、蟹足腫、肥厚性疤痕)
|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受傷的經驗或是接受手術產生傷口,當然也會經歷傷口癒合的過程所謂的傷口癒合是由兩層面一起進行所導致而成:
- 疤痕的形成(scar formation)
- 傷口再生(regeneration)
所以影響我們最後傷口癒合的關鍵就在於這兩個過程的彼此交互作用與動態平衡。但是有些傷口癒合的狀況並不理想,我們會再將這些傷口癒合不良的情況分為以下四種:
- 傷口再生不足:例如骨頭癒合不良、角膜潰瘍
- 疤痕形成不足:例如糖尿病足
- 過度傷口再生:例如周邊神經瘤、過多肉芽組織
- 過度疤痕組織:例如大家常聽到的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蟹足腫(keloid)
臨床上許多人會因為第四種的過多的疤痕組織─也就是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而帶來困擾,這兩個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肥厚性疤痕它增生的範圍不會超過原本傷口,但是若是蟹足腫會超過本來傷口的區域。
蟹足腫的發生原因及機轉目前尚不明確,但目前已知的是有色人種還有本身有家族史或是之前有發生過蟹足腫的狀況,下次受傷可能產生蟹足腫的機率較高。蟹足腫不只影響外觀,很多會在局部產生紅、癢、刺痛/抽痛的感覺,如果蟹足腫發生在關節處,甚至有可能影響關節的活動度。
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的有許多處理方式,醫師會依照個人狀況不同來做選擇,目前常用的方式如下:
- 局部類固醇注射:直接注射類固醇至患部,適用於小範圍的疤痕,效果快又明顯且侵襲性小,但大量注射後可能會產生水泡、局部潰瘍、皮膚萎縮凹陷等副作用。
- 壓迫治療:較小型或線性的疤痕可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矽膠凝膠或矽膠片,藉由減少傷口的血液循環來降低疤痕處膠原蛋白的合成,使疤痕縮小或避免繼續變大。
- 冷凍治療:以液態氮破壞蟹足腫內的微血管循環,藉以減少纖維母細胞及膠原蛋白的生成,但冷凍治療可能產生疼痛或局部傷口。
- 手術切除:有些較大的蟹足腫在醫師評估下可以使用手術方式切除,但考慮到手術後的傷口後續也有可能再次產生蟹足腫,之後還是需搭配局部注射、冷凍或放射線治療來降低復發。
目前並沒有一種完美的治療方式,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的治療都需要多次且多種方式並行,才能達成最理想的效果,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耐心接受診療。
(關鍵字:疤痕、蟹足腫、肥厚性疤痕)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皮膚越抓越癢,小心疥瘡上身/文:洪啟偉醫師
➤ 兒童類過敏性紫斑與腎炎/文:許錦銓醫師
➤ 脂漏性皮膚炎/文:黃瀚霆醫師